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中国生物制药:绩效角度看2024年超288亿营收

中国生物制药:绩效角度看2024年超288亿营收

2025年4月23日  阅读 14 次

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中,绩效管理犹如企业发展的指南针,指引着企业朝着战略目标稳步前行。中国生物制药在2024年的表现堪称绩效管理的典范,凭借卓越的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营收、利润等多方面的显著增长。这一年,公司营收约达人民币2,886,616万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中国生物制药的绩效管理策略,探寻其成功背后的奥秘。

绩效驱动创新:打造强大业务引擎

创新产品蓬勃发展

2024年是中国生物制药创新成果丰硕的一年,绩效管理在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和上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公司共有6个创新产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其中4个为国家1类创新药,是当年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最多的企业。创新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120.6亿元,同比增长21.9%。例如,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不断拓展新适应症,目前已获批七个适应症,还有多项新适应症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逐步递交上市申请。这种创新产品的持续推出和市场拓展,得益于公司绩效管理中对研发投入的重视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总投入约人民币548,767万元,占本集团收入约19.0%,其中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投入金额同比增长约17.2%。

多领域全面开花

中国生物制药在多个治疗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绩效管理促使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在肿瘤领域,公司不仅有多个创新药获批上市,研发管线也十分丰富。截止报告期末,共有36个肿瘤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预计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将有6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在肝病领域,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已获批3个适应症,并获得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研发管线方面,共有7个肝病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预计未来三年将有1个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呼吸系统领域、外科/镇痛领域等也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领域的协同发展为公司的整体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绩效助力财务:实现稳健增长与优化

营收利润双增长

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使得中国生物制药在财务方面实现了稳健增长。于本年度内,集团录得收入约人民币2,886,6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2%;毛利约人民币2,352,99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9%。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人民币349,983万元,较去年增长约50.1%。基于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计算之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19.13分,较去年增长约51.9%。这种增长得益于公司在业务拓展、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有效管理,绩效管理促使各部门围绕公司整体财务目标开展工作,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业务结构优化

在绩效管理的引导下,公司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持续经营业务方面,公司以发展专科治疗领域相关产品为主,主要治疗领域包括抗肿瘤用药、肝病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外科/镇痛用药、心脑血管用药及其他产品。其中,抗肿瘤用药收入约人民币1,073,363万元,占集团收入约37.2%,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0%,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公司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调整,如出售了部分公司股权,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重点治疗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绩效赋能ESG:推动可持续发展

ESG战略落地

中国生物制药将绩效管理与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相结合,制定了明确的ESG战略和目标。2024年,公司以“巩固 + 精进”为ESG整体工作方针,制定《2024年度ESG工作规划》,设定十项年度核心工作任务,着力推动ESG管理与企业运营的深度融合。在企业管治方面,积极探索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ESG信息披露方面,高质量发布《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23财年ESG报告》,并通过国际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第三方鉴证,报告荣获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BDO)“最佳ESG报告大奖”。

社会价值提升

公司在ESG领域的积极实践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在环境友好领域,“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碳中和目标及路径规划”正式发布,低碳转型工作进一步系统化推进,年度可持续能源使用量持续提升,年度碳排放密度持续下降。成员企业南京天晴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在回馈社会方面,公司在救灾济困、乡村振兴、普惠医疗、教育捐赠和公益慈善等领域持续投入,年度社区投资总金额达人民币6,011万元,社区公益行动时长达3,213小时。这种社会价值的提升也有助于公司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合作伙伴,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生物制药在2024年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在创新、财务和ESG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组织整合、全面创新、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优化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展望2025年,公司有望在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全球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