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生物制品暴增102%!丽珠集团激活新赛道的绩效管理

生物制品暴增102%!丽珠集团激活新赛道的绩效管理

2025年4月7日  阅读 48 次

在医药行业整体承压的2024年,丽珠集团以118.12亿元营收交出了一份韧性答卷。尽管总营收同比下滑4.97%,但其在生物制品、诊断试剂等领域的两位数增长,以及境外市场、直销渠道的逆势突围,揭示了这家药企绩效管理体系的深层竞争力。从研发矩阵的梯度布局到成本管控的精细落地,从技术平台的多元并举到销售策略的动态调整,丽珠集团通过“战略 执行 反馈”闭环的绩效管理机制,将资源精准配置于高价值领域。本文将以数据为脉络,拆解其绩效管理的三大核心逻辑:研发效能转化、成本动态优化与市场敏捷响应。

一、研发效能转化:从“烧钱”到“造血”的绩效跃迁 

丽珠集团的研发战略始终围绕临床价值导向,其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研发投入的精准度与成果转化效率。2024年,公司研发团队规模稳定在900余人,一线核心人员留存率高,支撑了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以消化道领域为例,PCAB产品通过不同剂型、适应症的矩阵式布局,实现收入21.73亿元,尽管同比下滑11.6%,但差异化创新使其在集采压力下仍保持细分市场优势。 

更具突破性的是生物制品板块:凭借重组蛋白疫苗平台的工艺积累,该业务营收同比暴增102.42%,达1.71亿元,成为拉动毛利率(整体65.45%)的重要引擎。绩效管理的“杠杆效应”在此凸显——公司通过模块化研发流程(如抗体药物平台的细胞株构建技术),将单个技术平台的投入转化为多产品线收益。例如,微球技术平台不仅支撑了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全球首个按FDA标准获批的GnRH缓释制剂),还衍生出曲普瑞林微球等改良型新药,后者上市首年即展现临床优势,推动精神神经领域收入增长0.63%。 

(注:表格数据基于年报及行业研报综合推算) 

二、成本动态优化:从“粗放”到“精益”的管控升级 

面对材料费用同比下滑19.44%、人工成本上升5.9%的复杂环境,丽珠集团的绩效管理聚焦于成本结构的动态平衡。2024年,公司通过供应链集约化采购和生产流程标准化,将原材料成本占比从61.05%压缩至53.81%,释放出近5.3亿元现金流。以中药制剂板块为例,尽管营收下降19.27%,但其通过工艺优化(如提取环节能耗降低14.12%),推动毛利率逆势提升7.17个百分点,达到75.79%,成为利润率最高的业务单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存货管理的绩效革新:通过“以销定产”智能预测系统,公司实现存货变动从2023年的 2.69亿元逆转为2024年的+2.56亿元,周转率提升30%。这一转变在抗感染产品线尤为显著——该业务营收骤降54.92%,但库存积压风险被提前规避,避免潜在损失超3亿元。 

绩效管理的“预警 响应”机制在此发挥作用:公司每季度对成本波动超5%的项目启动专项审计,2024年共优化12项冗余流程,节约管理费用约8000万元。 

三、市场敏捷响应:从“本土”到“全球”的渠道重构 

在境内营收下滑7.09%的背景下,丽珠集团通过“经销+直销”双模式绩效考核,实现境外市场9.69%的增长。其核心策略是“区域定制化绩效目标”:对成熟市场(如东南亚)侧重经销渠道的覆盖率考核(2024年经销占比68.92%),而对欧美等高壁垒市场,则通过直销团队(收入增长1.69%)推动高端制剂准入。诊断试剂业务正是典型案例:该板块凭借境外医疗设备的直销突破,营收增长9.02%,毛利率维持在45% 50%区间。 

此外,公司通过BD(业务拓展)绩效捆绑机制,将合作项目商业化进度与团队奖金直接挂钩。2024年引进的3个小核酸药物项目中,2项已完成中试生产,预计2026年贡献收入。这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绩效设计,使BD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至14个月,较行业快40%。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