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海正药业:绩效管理驱动下的“6亿”利润逆袭

海正药业:绩效管理驱动下的“6亿”利润逆袭

2025年4月1日  阅读 64 次

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绩效管理如同企业发展的引擎,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行。海正药业在2024年积极推进绩效管理,通过一系列变革与转型措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住阵脚,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绩效管理不仅体现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上,还深入到各个业务板块的运营管理中,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绩效管理助力业务多元发展

医药制造:多领域突破,业绩增长显著

海正药业的医药制造业务在绩效管理的推动下,呈现出多领域突破的良好态势。在医药制剂方面,自营业务凭借综合实力在IQVIA中国药企排名中强势攀升12位,跃居第26名,并在降脂、抗感染、激素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分别位列第4、第9、第2名。公司实施“全域准入 + 强力复苏”双轮战略,基层县域覆盖数提升20%,全年实现2235个品规的准入突破。集采业务力争使集采、续约项目中标率达到较高水平,代理业务成功实现从总代向省代的战略转型,医药电商业务整体超额达成指标,出口制剂业务美国公司成功推动三个新品上市,首年实现净盈利。

医药原料药业务积极巩固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人用药业务稳健增收,CMO业务销售额增长显著,英夫马芬净、奥利司他等产品收入同比增加明显。动物药业务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已成为国产宠物药品第一品牌。报告期内,公司宠物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电商业绩突破亿元,五年累计增幅达11倍。同时,积极推进线下业务模式改革,率先在行业推行“云仓 + 推广商”模式,规范行业秩序。

医药商业:结构调整,效益提升

医药商业业务在绩效管理下进行了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医药经销业务强化结构调整,减少低利润的原料经销业务,立足存量提升,加强内外部协同,新增两家亿元级供应商,积极引进新品,全年引进新品超300个。医药制剂进口品及接受药品营销外包业务通过医院制剂自营团队专业化的市场推广优势,持续巩固产品的市场地位,加速销售增长。杰润已成为双支扩剂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产品,2024年,公司成功推动了5部中国抗感染及免疫抑制领域诊疗指南共识的更新,一类新药纽再乐正逐渐成为社区感染治疗的新标准,免疫产品雷帕鸣持续推动患者教育体系,助力我国器官移植患者长期存活。

2024年,医药商业实现营收35.10亿元,同比减少9.32亿元,其中医药经销实现营收26.87亿元,同比减少11.12亿元,主要受原料经销业务收入减少影响;医药制剂进口品及接受药品营销外包业务实现营收8.22亿元,同比增加1.81亿元,主要是公司加强市场推广力度,奥马环素(纽再乐)、西罗莫司片(雷帕鸣)等产品收入同比增加。

新兴业务:前瞻布局,潜力无限

公司在绩效管理的引导下,加快探索大健康、医美、CXO等新兴业务。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学,打造合成生物学绿色原料品牌标签。凭借海正在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技术转化和产能优势,通过自研及外部合作,公司已完成制药、大健康、医美等应用领域的研产销一体化布局,投资1.7亿元的合成生物学柔性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开工实施。目前在骨科补钙、护肝、医美等领域储备了十多个产品,并顺利实现首个合成制造产品投产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明确了医美发展战略规划,进军健康美学领域。结合海正深耕数十年的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高品质制药技术和要求,创新医美、美妆、营养品原料生产工艺,多市场触角探索新品,2个产品已完成立项,12个产品完成前期调研,涉及多款医美再生针剂、功效护肤品、膳食补充剂等。达播 + 自播双轮驱动,加大私域布局,加强与京东、阿里等平台协同合作,提升用户粘性,致力于构建大健康产品、跨境保健产品、医美产品开发生产全流程链条。

二、绩效管理推动研发创新升级

资源重构,效能提升

海正药业在研发创新方面通过绩效管理进行战略性研发资源重构,实现科研效能提升。系统实施研发管线结构优化,关停低效项目,建立全流程立项评审机制,重点强化心血管、代谢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资源配置,同步搭建跨部门协作的矩阵式研发架构。在巩固优势领域基础上,前瞻性布局医美、大健康等成长性赛道,形成“核心治疗 + 消费医疗”双轮驱动的产品矩阵。

研发成果方面,累计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0项(原料药5项、仿制药5项),提交国内外注册申请12项(含创新药NDA1项),新启动研发项目42个(6个创新药,16个原料药,20个仿制药),构建起涵盖创新药、仿制药、特色原料药的多层次研发梯队。

平台搭建,合作拓展

公司新设上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加速创新药研发进程。对外大量接触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先后与德睿制药、诺奖团队、中科院微生物所等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搭建小核酸、复杂制剂、AI等先进研发平台,孵化了一批具有潜力的新项目,其中HS387项目完成Pre - IND申报,进入临床前研究的关键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专利申请62项(国内申请50项,PCT国际申请12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专利授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进一步巩固了技术壁垒。

三、绩效管理促进管理体系优化

架构调整,协同高效

公司通过绩效管理调整管理架构,打破部门壁垒,进一步构建各部门间紧密合作关系与高效工作机制。加强合规管控,优化系统流程,提升组织运营效率。强化绩效管理,塑造进取文化,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年引进关键核心人才16人。

公司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积极对外发声,通过多次参与行业知名展会、学术品牌打造、线上品牌推广等方式,有效宣传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全面启动ESG体系建设,积极投身社会捐赠、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大力推行《海正药业管理团队行为准则十二条》,积极倡导管理者率先垂范、躬身入局、深入一线,关注员工获得感、归属感,重塑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

工业体系,降本增效

在工业体系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降本成效显著。三大生产基地均成功通过FDA现场审计。原料制剂一体化高效融合,产销衔接顺畅,库存周转持续改善,订单交付率达99%以上。有效统筹产品布局和产能规划,产能利用率得到持续提升,原料 - 原料药 - 制剂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得到强化。新产品技术转移已完成10项,2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沉睡产品梳理初见成效,多个产品恢复生产。甲强龙成功实现原研地产首次商业化供货。同时,推动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公司荣获国家工信部评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 2024年度,海正药业实现营业收入97.87亿元,同比下降5.65%,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受医药经销业务的影响。不含医药经销业务营业收入71.00亿元,同比增长8.00%,主要是医药制剂及医药原料药产品获得较好增长;医药经销收入26.87亿元,同比下降29.27%,主要是医药经销原料收入下降的影响。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6.01亿元,扭亏为盈,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3亿元,同比增加5.23亿元。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绩效管理在公司各个层面的深入实施。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